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香港「六七暴動」中的親共電影人
石慧、傅奇夫婦高舉毛語錄示威

在五、六十年代走紅的香港左派女星夏夢於二○一六年十月廿八日病逝,享年八十三歲。親共傳媒報導她的死訊時,都避談她在「六七暴動」期間脫離左派,與丈夫秘密遠走加拿大的往事。那時香港極左勢力的文革狂熱,不單令一些左派影人「出走」,還導致左派電影事業全面崩潰,但部份親共影人近年回憶這段歷史,多是埋怨港英政府的迫害,甚少有勇氣和理智地指出中共專制極權的禍害與自己的盲從。 


翻查舊報報導,大陸在一九六六年五月爆發文革後,最早脫離香港親共影圈的,是飛龍影業公司的女星伍秀芳和鳳凰影業公司的導演兼演員文逸民。當時飛龍公司由盧敦主持,伍秀芳是力捧對象,但她當年八月在港與李翰祥柲密簽約,加盟他在台灣新成立的國聯公司,九月底與文逸民一起飛往台灣。從影四十多年的文逸民時任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的監事。他在台灣的記者會上表示,左派演員必須參加學習小組,他不願參加,長期被視為落後分子。因擔心香港的左派會利用文革的整風打擊他,所以決定投奔台灣。

那時大陸紅衛兵到處作亂的消息已陸續傳到海外,九月更有消息指港人熟悉的粵劇紅伶紅線女遭批鬥抄家,被剃「陰陽頭」,甚至傳聞已自殺身亡。中共為了粉飾太平,安排了一個六十多人的港九各界國慶觀禮團,由香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率領,先到北京參加十一「國慶」典禮,然後到延安、井岡山、毛澤東故鄉等地參觀學習,行程長達一個月。當時跟團出發的影星包括長城影業公司的三名當家花旦:夏夢、石慧、陳思思和男星高遠、傅奇等。觀禮團最後一站到了廣州,中共安排團中的電影工作者與紅線女會面,企圖消除外界有關紅線女的負面消息。近年不少回憶文章都披露,當時中共為了掩飾紅線女被剃「陰陽頭」,要她戴頂列寧帽來見客。由於那時尚是十月未入冬,戴著帽見客有點怪,陪著她的中共女幹部只好也一起戴帽,以減輕突兀感覺。但夏夢看在眼裡,已心感不妙。

紅線女戴上列寧帽會見來訪的香港影人
觀禮團十月底回港後十多天,隨團採訪及負責拍攝紅線女的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劉粵生突然投奔台灣。他深知中共的弄虛作假,在台公開揭露在大陸目睹的文革慘況,並預言文革風暴很快會吹到香港。

1966年11月12日工商日報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日,左派的香港華南影業工作者聯合會理事趙英魂也去了台灣。他當年四十歲,曾任中聯電影公司劇務、香港電影製片廠廠長。

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中共《紅旗》雜誌發表姚文元的《評反革命兩面派周揚》,借四十年代電影《清宮秘史》含沙射影,藉以打擊毛澤東的政敵劉少奇,此片正是香港親共的鳳凰公司老導演朱石麟執導,當時傳言中共想調他回大陸接受批鬥,令他深感委屈,精神大受打激,於一月五日在家中看罷香港《文匯報》轉載姚文元那篇文章後,突然腦溢血去世。親共影業痛失良才,卻沒有及時醒覺,繼續跟隨中共的指揮棒起哄。
同年五月初,香港左派利用新蒲崗人造花廠工潮發動暴亂,於五月十六日宣佈成立港九各界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簡稱鬥委會),成員有一百零一人,不久增至三百四十八人,當中影藝界連同戲院職工有三十四人,包括著名影星傅奇、朱虹、盧敦、鮑方、江龍、姜明及音樂人黎草田等。而新聯影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廖一原和鳳凰公司導演任意之則擔任常委(共十七人,工聯會主席楊光任主席)。任意之是三十年代著名導演任彭年和武打女星鄔麗珠的女兒,其夫蔣仕任職清水灣電影製片廠攝影師,也是鬥委會成員。
1967年6月6日大公報

鬥委會不斷發動示威,到港督府、法院等地抗議,及聲援巴士、電車、煤氣等機構的左派工人罷工。六月三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呼籲「香港左派群眾隨時響應祖國號召,粉碎港英帝國主義反動統治」,左派陣營大受鼓舞,各界別紛紛舉行所謂誓師大會。親共電影人自然不甘落後,在六月五日的誓師大會上,由盧敦致辭,聲稱「以文藝為武器,團結同胞們鬥垮鬥臭港英」。據左派影人馮琳的回憶,石慧、白茵、江漢、朱虹等紅星都上街高舉毛語錄示威。朱石麟的女兒朱楓,還帶了四名孩子去貼標語。六月九日,警方搜查左派銀都戲院,拘捕了三十多名員工,帶走大批煽動暴亂的物品,五日後更吊銷其戲院牌照。


積極參與左派示威的影星馮琳
七月十五日凌晨二時,警方到傅奇和石慧夫婦位於又一邨的住所將二人拘捕,連同其他左派被捕者,扣押在摩星嶺俗稱「白屋」的域多利道扣押中心。但暴亂不斷升溫,八月二十日,一對小姊弟在北角清風街慘遭土製炸彈炸死。八月廿四日早上,經常在商業電台批評極左暴行的廣播員林彬,駕車上班途中遭兇徒投擲汽油彈,他與同車的堂弟林海光都不幸喪生。左派連串暴行,激起港人更大的痛恨。

看到形勢惡化,一直以懷孕為由逃避參加鬥爭行動的夏夢,於九月廿六日與夫婿林葆誠離開香港避居加拿大,兩年後才回來。夏夢一九九七年接受香港電影資料館訪問,回憶當時情況,坦言反對文革,因為大陸很多欣賞她的人都被抓走,她擔心遲早輪到自己。「我是突然之間走的,沒有人知道,好像現在的『官』那樣,駛汽車走的。因為我先生的大哥在機場的怡和公司工作,他給我們私家車駛進機場,但要經出境處,沒辦法,一定要蓋印嘛。有些關員認得我,立即致電《明報》,所以翌日就上了《明報》頭版。那時我很害怕,文革那麼糟,如果捉我回去不許我回來怎麼辦?」


夏夢與夫婿林葆誠
夏夢「出走」後不足半個月的十月九日,長城公司的編劇張森也攜同妻女投奔台灣,他原在中國科學院轄下的單位研究煤碳,一九五七年來港後便在長城當編劇,其弟是邵氏公司的演員張沖。他透露,新聯影業公司一位受力捧的女星陳綺華亦已脫離左派,避居南美。

十一月十五日,擔任鬥委會常委的兩名電影人廖一原和任意之,先後在寓所被警方拘捕。十八日晚,警方突擊搜查九龍城獅子石道的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但室內空無一人,警方帶走大批文件及宣傳品。


石慧和傅奇在羅湖橋上

到了一九六八年三月十四日,中港邊界的羅湖橋上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當天早上,港英政府原想把傅奇和石慧遞解出境往大陸,但中共拒絕接收,二人坐在通往深圳的羅湖橋中間,中共在橋的一端發出廣播,表示港英要迫害他們,指他們有權留在中國的香港,無所謂出境不出境!二人最終在橋上熬過一夜,得到港方提供毛氊,共方提供藤蓆,翌日下午由香港警方帶返摩星嶺繼續拘留。親共傳媒隨即廣泛宣傳二人英勇抵抗了港英的遞解行動。右派報章則指摘中共對其支持者毫無情義。


 脫離左派的影星高遠與陳思思
至於另一對左派銀壇夫婦陳思思和高遠,在同年五月有了新的動向。他們跟夏夢一樣,沒有積極投入鬥委會的行動。右派的邵氏公司於五月十一日證實高遠已簽約加盟,不久將伙拍凌波開拍新戲。陳思思翌月亦宣佈脫離左派公司,加盟港商關志堅的榮堅影片公司。二人在當年十月底飛往台灣參加蔣介石的祝壽活動。同行的,還有長城公司首任總經理袁仰安,他在三、四十年代是上海著名的律師及出版人,一九四八年來港後與友人合組長城公司。他思想左傾,卻非根正苗紅,一九五七年被中共派駐長城的幹部迫走,自行創辦新新影業公司。
1969年2月26日華僑日報

石慧、任意之、傅奇和廖一原先後在一九六八年的十一和十二月獲釋。但左派影人投奔台灣的情況仍未結束,到了六九年一月底,左派南洋戲院執行董事胡心靈也去了台灣,在記者會上炮轟中共壓迫文藝工作者。他的妻子龔秋霞於同年四月赴台與他會合。龔在三、四十年代是上海的歌影界紅星,來港後在左派電影公司演出,後擔任長城的演員室主任。

台灣的報刊報導胡心靈、龔秋霞在台團聚。
此時香港的極左勢力已走向衰敗,隨後爆出林彪事件和四人幫下台,中共的宮廷鬥爭和殘民暴政陸續公諸於世,大部份留港的左派演員被狂熱沖昏頭腦後開始冷靜下來,各自尋找新出路。後來即使大陸改革開放,也未能重振左派的電影事業。一九八二年,長城、鳳凰、新聯及中原共四間左派電影公司被合併改組成銀都機構,為中共搖旗吶喊了幾十年的電影公司就這樣被消失!最諷刺的是,暴動期間表現得甚為勇武的石慧和傅奇,卻在八九年六四事件後移民加拿大。他們近年仍有回港探親訪友,但不見公開談論「六七暴動」的舊事。

近年在訪問或文章中回憶「六七暴動」的親共影人如廖一原、白荻、馮琳等,論調皆指反英抗暴是正確的,只是鬥爭的方式不對,並強調自己十分愛國。可是他們對中共的暴政置若罔聞,論事的邏輯混亂,黨國不分。馮琳的兄長馮喆,是大陸的一線男星,像眾多大陸電影同業一樣,在文革中遭迫害致死。馮琳在訪問中卻表示,沒有因為哥哥的冤死而對共產黨有什麼意見,還是相信共產黨。「我們都是一顆愛國心,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糊裏糊塗。當時說我們是錯誤的,我們心裏不大舒服,我們的確是憑著一顆愛國心在做事!」

否定了共產黨就是否定了自己一生的業績與追求,他們不想面對自己的挫敗,寧願裝聾扮啞,對中共的禍害,不但沒有批判,連提也不敢提,繼續糊塗下去!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尋找李香蘭在香港的影蹤
        2014年9月7日,先後活躍於影壇和政壇的日本著名藝人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在東京逝世,享年94歲。有關她早年在中國大陸及返回日本後的經歷,她的著作及不少傳媒報導都有詳細描述。唯獨她五十年代在香港拍攝電影的情況,在她的著作裡只得一句提及,不少報導則流於失準,以訛傳訛。最常見的誤傳,是說她在港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為《天上人間》,其實應為《金瓶梅》。筆者根據五十年代的香港報刊資料,尋回李香蘭這位傳奇人物在香港留下的影蹤。
李香蘭於1946年初被遣返日本後,翌年改用日本名字山口淑子繼續影藝事業。幾年間,為日本的東寶、大映及松竹等電影公司拍了多部電影。戰後首部在香港公映的電影是《艷曲櫻魂》,時為1951年7月17日。這電影的日本片名是《曉之脫走》(也有中文譯名為《在拂曉裏逃出》),早於1949年在日本公映,是一部反戰電影,描寫男女主角在日軍侵華期間的愛情故事。該片在港公映時配上國語對白。宣傳預告早於當年7月8日,即七七抗日戰爭爆發紀念日翌日刊出,廣告裡只標榜李香蘭的照片和名字,其他演員及工作人員的名字都欠奉。宣傳語句則用上:「李香蘭戰後第一部出品」「內容痛罵日本軍閥,並向中國懺悔」。可見香港片商意識到李香蘭的政治敏感度,想藉此題材的電影令李香蘭擺脫二戰後被指為漢奸的不光彩歷史,重新被華人接受。
此電影在港公映之際,李香蘭已到了美國荷里活闖天下,接拍電影《東方就是東方》(East is East,又名Japanese War Bride)。完工後於同年11月15日經香港逗留一天返日,這是她首次來港公開露面,但沒有召開記者會。返回日本後翌月,李香蘭與美籍日裔雕塑家野口勇結婚。

1952年初,《東方就是東方》在美國公映,李香蘭被華文媒體宣傳成國際明星。香港片商自然抓緊時機,挑選了李香蘭1949年主演的一部日本片《流星美人》,配上國語,在1952年6月30日公映。同年10月31日, 再把她一部1948年的舊作《熱情之人魚》配上國語公映,片名改為《香苑琵琶》,兩部電影都是涉及日本黑社會與夜總會女歌星的愛情故事,有不少歌舞場面,李香蘭的聲、色、藝再度成為香港觀眾的焦點。兩部電影的廣告同樣沒有其他人的名字,只強調「李香蘭」,《香苑琵琶》的廣告指,「李香蘭赴荷里活演出後帶得浪漫作風返日主演本片」。其實此片早於1948年,李香蘭還未去美國時已在日本公映。在那個訊息不發達的年代,可能不會有觀眾批評電影廣告失實。

1952年12月14日華僑日報`
《香苑琵琶》在香港上映後,開始盛傳新華影業公司的老闆張善琨及邵氏公司都想邀請李香蘭到香港拍攝電影。到了1953年3月底,傳聞轉趨明朗,《工商日報》刊載了一段消息,指李香蘭下月將來港三個月為邵氏公司拍戲。

然而,李香蘭在四月並沒有來香港。一部在廣告上標示有李香蘭演出的國語黑白電影《銀海千秋》,同年7月11日起,獨家在新世界戲院公映至7月16日。根據該電影刊在報章的廣告和宣傳稿,片中還有周璇、白光、李麗華、胡蝶等著名歌影界紅星演出,但沒有註明出品的公司名稱,估計這電影僅是將她們過往的演出片段剪輯而成。

李香蘭遲至1953年12月7日才到臨香港,除了由於她當年要到歐洲參加多項活動,也因6月時,被美國當局懷疑是親共人物(指她上次去美國拍片時曾捐款給左翼的電影工會),拒絕發給她簽證往美國繼續電影工作,打亂了她當年出國的行程安排。她在其自傳《李香蘭•我的半生》中,有交代相關情況。全書唯一提到香港之處,是說等了很久都拿不到美國簽證,就去了香港參加電影《天上人間》的演出。但她來港後,其實並沒有拍過這電影,這點記憶失準,導致多年來,一直誤傳李香蘭來港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天上人間》。

邵氏公司對李香蘭首次應邀來港拍戲十分重視,視為業務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除了經理邵維鍈聯同日本駐港副領事親到機場迎接,還於翌日為她舉行盛大的中外記者招待會。李香蘭身穿旗袍赴會,並即席唱出她的首本名曲《夜來香》。她當時表示自己愛日本,也熱愛中國,因並非政治家,不想多談政治,她認為美國政府是出於誤會才不發給她簽證。
1953年12月13日工商晚報
至於她來港拍攝的電影,一直未有定案,到她抵埗後6天才有消息。邵氏公司原擬定了四個劇本與她商討,包括一直盛傳的《天上人間》及《亂世佳人》最終都被放棄,雙方議決拍攝古裝片《金瓶梅》(台灣上映時改名為《潘金蓮與武松》),導演是她早年在上海合作過的著名演員王引。她此次來港逗留至翌年3月16日才返回日本,期間曾在1月中,聯同其他國語片影星參觀香港的工展會。

李香蘭離港後兩個月,她1952年在日本主演的電影《上海之女》,配上粵語在香港公映,由514公映至518日。

李香蘭在片中的角色設計,靈感似來自她少時的中國經歷,但結局是悲劇收場。劇情描述女主角的日本籍父母在她小時候去世,由一名中國政客收養,長大後她成了著名的女歌星,與一名日本軍官相戀。其養父在中日戰爭時,暗中為重慶國民政府擔任情報工作,她為了協助養父逃避日軍追緝,不幸遭日軍拘捕,最後與相戀的日本軍官一起被槍決。這角色顯然易被華人受落。

《上海之女》公映後不足一個月, 李香蘭另一部於1952年在日本公映的電影《戰國無賴》, 於1954年6月10至14日在香港公映,同樣配上粵語。
至於她在香港拍攝的《金瓶梅》到1955年6月22日才公映,廣告註明這是「李香蘭首次來港拍攝第一部國語鉅片」,以及「中國四大奇書之一首次搬上銀幕」。片中的三首插曲《蘭閨寂寂》、《烏鴉配鳳凰》及《身世飄零》,獲不少歌迷喜愛。有報導指在拍攝期間,受過正統聲樂訓練的李香蘭,認為邵氏公司原先創作的插曲富現代感,與《金瓶梅》的時代背景不符,提出意見。邵氏公司於是找來作曲家姚敏重新為此片創作了那三首歌曲。但以映期來看,此片不算賣座,只公映了七天便落畫,是李香蘭在港拍攝的電影中映期最短的一部。
此片落畫後兩個月,即1955825,李香蘭於1954年演出的美日合拍電影《美日警匪戰東京》(House of Bamboo)在香港公映。廣告在同年816便推出,宣傳重點是性感演出的李香蘭,把她形容為「紅遍世界影壇,日本首席艷星」,並標示此片是美國電影首次印上中文字幕。《美日警匪戰東京》在香港公映長達兩周,至9月8日才落畫。
邵氏公司此時趁勢於89月間,分別在兩、三間戲院再度公映《金瓶梅》數日。
這幾年間,李香蘭繼續在日本和美國兩地拍攝電影(其後終獲美國發出簽證),1956年2月宣佈離婚。到了1957年3月底,她再度來港停留幾天,一方面與邵氏公司商談再合作拍攝兩部電影的事宜,另方面也配合其主演、配上國語的電影《白蛇傳》在香港公映作宣傳。此片在日本稱為《白夫人的妖戀》(豐田四郎導演),是邵氏與日本東寶公司於日本合作攝製。這次宣傳焦點不單在李香蘭身上,還強調是一部港日合拍的七彩特技大製作,共公映了九天。
同年5月19日李香蘭來香港開展拍攝工作,邵氏公司乘勢將其主演的《白蛇傳》配上粵語,於5月30日臨近端午節時重映,(期間先後有7家戲院放映粵語版,1家放國語版),以收宣傳之效,結果反應極為熱烈,連同尾段的單院放映,映期長達31天。是她在香港公映的電影中映期最長的一部。

李香蘭這次來港拍攝的兩部電影,其一是《神秘美人》,由化名華克毅的日本導演若杉光夫執導,李在片中飾演一名中國女間諜,以歌女身份掩飾,與一名俠盜發生戀情。另一部是《一夜風流》,由卜萬蒼執導,李飾演一名命運坎坷的婢女在人生路上遇到種種不幸,劇本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著《復活》改編。

同年8月初,李曾到澳門五天,為《一夜風流》拍攝外景。8月底就飛往緬甸渡假,9月初在緬甸宣佈再婚,翌年,即1958年春天將嫁予日本外交官大鹰弘,並會告別影藝生涯。

李香蘭最後一次公幹來港,是1957年的12月15日,在柬埔寨參演邵氏與日本連合映畫公司合作的電影《吳哥窟之戀》後,經香港返日。邵氏也在此月的22日公映她主演的《神秘美人》,映期9天,其中一個宣傳重點是李香蘭與男主角趙雷的「擁吻時間破國語片紀錄」。

19584月,李香蘭和大鷹弘在緬甸舉行婚禮。香港電影商看準這個宣傳機會,把李香蘭的舊作: 《上海之女》,配上國語重映,由411映至416,片名改為《上海間諜戰》。廣告宣傳說成是李香蘭告別影壇傑作。其實這電影早於1952年在日本公映, 香港亦於1954年5月公映過。

1958年4月11日華僑日報廣告

四個月後的1958815,李香蘭為邵氏拍的最後一部電影《一夜風流》也在香港公映。當時的重點宣傳同樣是李香蘭告別影迷之作,加上片中插曲《三年》(曲姚敏,詞李雋青)甚受歡迎,流行至今。估計是她在香港拍攝的三部影片中最賣座的一部,映期達13日。
1959年10月2日, 李香蘭1957年在柬埔寨拍攝的港日合作電影《吳哥窟之戀》, 這天在香港公映, 片名改為《南國麗人》,映期六日。這是她最後一部在香港公映的作品。
縱觀整個五十年代,李香蘭共有十一部電影在香港上映,其中三部在香港拍攝。在這三部影片中,她都飾演較正面的角色,惹人憐愛,跟她在荷里活的演出,引起日本國人爭議的情況截然不同。
30多年後的1991年,李香蘭計劃把自己的一生經歷拍成電影,當時中、港、日三地的電影人都曾與她接洽,李香蘭最初有意交由香港的張婉婷及羅啟銳執導,但最後屬意李翰祥。據報李翰祥把片名定為《亂世歌后--李香蘭》,並四出尋覓主角人選,可惜最終因為資金不足,及劇本不獲北京當局通過等原因,令計劃告吹,她與香港影壇再次結緣的機會擦身而過。遺憾直至李香蘭走完一生,她這個願望還是落空!

香港電台《傳媒透視》網上雜誌2016年11月3日首發後,資料有所補充,主要是發現多幾部李香蘭主演的日本電影在香港公映過,即在五十年代,她共有十一部電影在香港公映。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李麗華三陷政治漩渦
上世紀四十至七十年代走紅的著名國語片女星李麗華,2015年和2016年分別獲得台灣的金馬獎及香港的電影金像獎主辦方頒發終身成就奬,是同時獲得台港兩地電影界頒發此殊榮的第一人。這位已年屆九十二的影壇「長春樹」,曾在香港創下最高片酬紀錄,也是首位到美國荷里活擔演電影主角的華籍影星。鮮為人談及的是,李麗華近四十年的演戲生涯曾三度捲入政治漩渦,令她的影藝事業出現危機。
李麗華祖籍河北,一九二四年生於上海,為著名京劇小生李桂芳與老旦張少泉最小的女兒,乳名小咪(她首任丈夫張緒譜的弟弟張緒諤表示,李麗華本名李瑜瑛)。她三歲喪父,十二歲拜京劇名宿章遏雲為師學戲。一九四年,十六歲的李麗華進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首部電影原本是《英烈傳》,但拍到一半被抽調去搶拍電影《三笑》,擔演女主角秋香,以對付國華影片公司同期開拍、由當紅女星周璇主演的同名電影。這宗電影雙胞案,當時鬧得沸沸揚揚,藝華為增宣傳效果,製造了李麗華看馬戲表演時遺失鑽石戒指的新聞,令李麗華這新人的名字天天見報。所以即使初出道就與周璇打對台,亦無阻李麗華一片成名。之後,她為藝華公司共演過《魂斷藍橋》、《千里送京娘》等十七部影片,泰半是喜劇風情片。她的美目巧笑、能歌善舞,贏得不少年輕影迷愛戴。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上海全市被日軍佔領,多家具規模的電影公司:藝華、國華和新華等都被併入了由日本人控制的中華電影公司(簡稱華影),直至一九四五年抗日勝利這三年間,李麗華與大批留在上海拍片的電影人,都曾拍過宣揚「中日友好」,美化日本侵略的影片,因而在戰後被不少輿論指為「漢奸」、「附逆」,並遭國民政府追究。
李麗華在《春江遺恨》的演出

 一九四六年十一至十二月間,包括李在內近三十名上海電影人被指涉嫌附敵,分組傳召到高等法院檢查處接受偵訊。李麗華應訊時表示,很後悔參演了《春江遺恨》,對此片的主題不甚了然。翌年初,上海市長吳國禎,就調查抗戰時期上海的電影業提出報告,指李麗華參演的《春江遺恨》,是徹頭徹尾的「大東亞共榮圈」宣傳品。但當時國民黨正忙於應付內戰,為了爭取文化界支持,這案其後就不了了之。

李麗華雖然最終沒被起訴,但受此事影響,和平後一年多都被投閒置散,與新婚丈夫、山東富商張緒譜在青島隱居,並誕下一女。她到四七年春才復出拍戲,與石揮拍搭,演出文華影片公司的諷刺喜劇片《假鳳虛凰》。此電影原安排在同年七月公映,但由於部份劇情及男主角的某些動作,引起了上海理髮業工會的不滿,認為影片醜化和嘲諷理髮員,發起抗議示威。最後文華公司讓步,電影經剪輯後延至八月公映,但也因此糾紛而產生巨大宣傳效果,非常賣座,連美國《生活》畫報也詳細報導事件始末。此片其後還引起歐美一些電影發行商的興趣,認為反映了戰後中國的城市生活面貎,要求購買版權。一九四八年八月,影片製成英語拷貝,運往歐美放映,成為首部由中國人自行配音的國產外語譯製片,也令李麗華在海外提高了知名度。
李早於大陸陷共前一年多,就轉到香港接拍電影,1949年決心留港定居。當時她所屬的長城及龍馬影業公司,不久就因中共的滲透而被左翼影人所把持,開展統戰宣傳工作。李麗華這時聲望日隆,成了中共拉攏的對象,邀請她加入學習中共思想的所謂「讀書會」。這兩年間,李與左翼影人過從甚密,香港《大公報》還報導她捐款給香港左派團體,慰勞大陸的解放軍。
幸而李麗華及時看通形勢,有說她因計劃演出歌頌「解放區」的話劇而遭到港英當局警告。也有說她的前夫張緒譜(一九五年離婚)回大陸處理家產時,遭中共扣押勞改,下落不明,加上大陸陷共後,各種血腥鎮壓接踵而來,令李對中共提高警覺,沒有斷送前程。
 一九五二年初,李麗華開始轉拍右派電影公司如新華、邵氏的影片。翌年加入新成立的右派影人團體「自由影人協會」。一九五四年二月,李麗華在香港的《今日世界》雜誌上發表〈我的自傳〉一文,表示自己當年加入讀書會是走錯了路。讀書會本來由潘漢年主持,後來是洪猷和司馬文森。都是共產黨人。她在那裡受到欺詐、欺侮。「他們只想利用我的號召力,達到他們的目的」。同年五月,她以副團長的身份率領香港影劇界回國勞軍團赴台,並參加了蔣介石的第二任總統就職禮,獲蔣介石接見及頒贈獎狀。一九五七年十二月,李麗華與演員兼導演嚴俊結婚,次日即抵臺渡蜜月,再獲蔣介石接見,及拍下照片留念。
李麗華脫離左派陣營後,事業一帆風順,紅遍台港及東南亞。一九五六年七月,她移民美國,在荷里活為派拉蒙影片公司演出《飛虎嬌娃》,此片描述抗日戰爭期間,美軍飛虎隊援助中國的故事。翌年三月,她重返香港發展。一九五九年底再赴美國待產,同年十一月誕下一女。李在六十年代初曾創下每部電影片酬八萬港元的高紀錄,主演了《楊貴妃》、《武則天》等經典大片,再闖事業高峰。一九六五年及一九六九年,分別憑《故都春夢》和《揚子江風雲》兩度榮膺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到了一九七八年,她演出《新紅樓夢》後退休息影,移居美國。
李麗華在《飛虎嬌娃》的演出
但到了美國,她又面對中共新一輪的統戰,那時中共剛落實改革開放政策,致力拉攏海外有影響力的華人「回國觀光」。在美國華僑賈麗妮的陪同下,李麗華一九八年四至五月間到了北京、上海等地探親訪友半個月,當時中共的報章都作重點報導。在京期間,她獲時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鄧穎超、文化部副部長王闌西及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夏衍等高層接見。一批留在大陸飽受政治迫害的昔日影藝圈舊友,包括侯寶林、吳祖光、梅熹、王人美等,亦獲安排與她會面。李麗華首任丈夫張緒譜的弟弟張緒諤四九年後移居台灣,2010年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李麗華此行還與失去聯絡多年的張緒譜見了面。不久,張緒譜便在大陸病逝。他在訪問中指出:在大陸官方的安排下,七兄(張緒譜)特地從青島到北京面見「外賓」李麗華。
1980512大公報
李麗華此行引起台灣政府強烈不滿。李返美後幾個月,嚴俊便在紐約心臟病發逝世。台灣電影界原打算為嚴俊舉行追悼會,但有人批評李麗華晚節不保,結果只能作罷。此後多年的金馬獎盛會,也沒有邀請李麗華參加。

      值得留意的是,那次為李麗華大陸之行穿針引線的賈麗妮,是原國民黨軍官賈伯濤之女。賈伯濤的底細耐人尋味,他是黃埔軍校首屆畢業生,一直在軍政界工作,一九四四年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級參謀兼宣導組主任。一九四七年因反對國共決裂,被蔣介石下令扣押八個月,出獄後舉家移居香港。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黃埔軍校史料,指他來港後通電起義。

李麗華在北京探訪前輩萬籟鳴、萬古蟾兄弟,右為賈麗妮

但他家鄉湖北黃石市的檔案局官方網站介紹:「賈在香港聯繫港澳黃埔同學,成立同學會,並被選為會長,為促進祖國統一做工作。一九六二年受蔣介石威脅被迫遷居臺灣,心情壓抑,謝絕高官厚祿,僅靠退役金維持生活。曾幾次想離台到美國,都因蔣介石集團的阻撓而未能成行。一九七三年賈的三女兒賈麗娜在美國結婚,賈獲准赴美主持婚禮,隨後定居紐約。一九七五年他從美國回祖國參觀訪問,曾受到葉劍英副主席的親切會見和宴請。」「一九七八年七月,賈伯濤在美國病逝,享年七十五歲。骨灰由女兒賈麗妮送回大陸,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人民日報當時報導,葉劍英、鄧小平、聶榮臻、鄧穎超、廖承志、徐向前等參加了安葬儀式。高度讚揚賈伯濤在香港、臺灣和美國期間,為祖國統一的崇高事業和實現新的國共合作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根據香港報章資料,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港英政府將廿一名有國民黨背景、涉嫌在港從事間諜活動的人士驅逐出境,賈伯濤是其中一人。到底賈伯濤做過什麼?獲得中共高層如此表揚,至今仍是一個謎。也許那時能成功招攬李麗華去大陸,亦是其功績之一。
李麗華與吳中一
回說李麗華知悉得罪台灣政府後,沒有發表任何涉及政治或兩岸統一的言論,也沒有再高調訪問大陸及會見中共高層。八五年再去大陸,僅是探親及旅遊。嚴俊去世後,李與經歷過中共迫害、七十年代移居香港的富商吳中一再婚,晚年回到香港定居。隨著兩岸關係解凍,她那年擅自赴「匪區」的事已煙消雲散。李麗華在一九九三年再次踏足台灣,獲第三十屆金馬獎頒發資深影人紀念獎。翌年接受電視台綜藝節目訪問,宣傳她重新錄製的經典老歌唱片。九六年還出席了李登輝的總統就職典禮,之後,便沒有再公開露面。直至201511月,她沉默含笑地坐著輪椅,現身台灣金馬獎舞台,接受由成龍代表大會頒贈她的終身成就獎。
李麗華的一生幾經政治風浪,都能化危為機,全身而退,是她絕頂聰明,還是時勢使然?都留待後人評說。對她而言,從上海出道,轉戰香港、台灣打拼,晚年重回香江舊地領取終身成就獎,可說為人生畫上圓滿句號。可歎的是,不少跟她同樣在上海成名走紅的女星,都因選擇錯誤而在中共治下蒙受劫難,留下一闋闋影壇哀歌。

後記:李麗華於2017319在香港離世。